临近旺季,在这起量的关键节点,原本咱跨境人是风风火火做准备、心心念念等爆单的,但随着一些不太好的消息传出,刚放下的心又重新悬起来,又得担心一堆有几率发生的问题……
比如物流会不会出问题、供应链有哪些风险、遇到支付欺诈咋办、平台太卷又咋搞——小A也不禁要感慨一句:咱跨境人太难了。
经济大环境不好,咱跨境人十分担心海外消费者“穷”了,毕竟他们不买买买了,咱的GMV还咋涨涨涨。
比如美国老百姓也开始紧衣缩食了,“靠工资吃饭”的家庭比例正在攀升。据美国银行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26%的美国家庭用95%的净收入支付基本开支,30%的家庭支付账单后仅剩10%的工资。与五年前相比,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比例增加了10%。
年收入低于5万美金的家庭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35%的家庭每月靠工资度日,而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家庭中,也有20%感到生活拮据,尽管收入高,但这些家庭往往要应对更高的按揭、保险、水电和房产税费用。
而物价上涨就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也导致几乎所有世代的家庭都在增加将大部分收入用于维持生计的比例,紧巴巴过日子也代表着没那么多钱去买各种“非必需品”,比如最新款的电子科技类产品、各种奢侈品、健身器材甚至多余的服装配饰。
物价上涨导致各阶层经济压力增大的不仅是美国,英国零售商协会近日也发出呼吁,希望财政大臣能在即将公布的预算案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压低物价。
数据显示,10月份英国商店价格通缩率创下自202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是BRC-NielsenIQ商店价格指数显示的三年多来最低通货紧缩率。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英国零售商协会表示担忧,并希望政府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这一趋势。
连美国、英国消费的人都受不了物价上涨,跨境人难免会担心目标群体也“穷”了,那样咱的商品还咋痛痛快快地卖?虽说性价比方面,咱还是有优势的,可架不住口袋里没银子的人多了,网购时更加小心翼翼、精打细算起来……
每逢旺季,物流的问题就令商家很是头疼。担心送得慢延误了、担心丢件率增加了、担心末端派送受阻了、担心备货不足又担心备货过度了……
亚马逊商家想着FBA靠谱,但由于需求激增,使用FBA服务的商家在向亚马逊西海岸部分进货点发货时面临延迟问题。虽然亚马逊表示正在将货物重新安排到别的地方,以提高运力,但架不住运费也上去了。
有平台商家说,通过UPS向亚马逊发送库存的成本突然大幅度的增加,有的成本一夜之间从9美元涨到27美元,涨幅高达200%。本来广告费用上涨就吃掉一部分利润,现在物流费用再来这一出,保本都是个问题了。
有商家怀疑这是UPS在黑五、圣诞节期间的激增定价,非平台方所为,亚马逊在公告中也表示将继续监控这一情况,确保商家库存能在交易开始前到位。但这么一搞,对商家的经营成本和销售计划产生不小影响,压力蹭蹭蹭上去了——到时万一还那么贵,FBA用还是不用,货卖还是不卖……
一些商家想着不走FBA自己找货代不就好了,可近年来货代行业乱象频发,商家又得担心自己找的货代会不会“卷钱跑路”。
疫情期间跨境电子商务带动货代需求激增,过去几年货代公司大量涌现,可虽疫情好转、海外订单减少、各国检查趋严、同行运费拖欠等问题交织,货代行业陷入困境,很多公司顶不住就跑路、破产、倒闭。
光是去年一年,累计注销吊销货运代理相关企业就接近4.5万家,今年也有多家货代暴雷,比如上海某货代拖欠4000多万费用跑路了、广州某新成立不到5个月的货代也暴雷停业了,仅官方公布的货代暴雷“黑名单”就涉及70多家公司,还有些没被爆出来出事的小货代,商家选择货代难免提心吊胆。
现在赶上旺季,海运运费上涨、航次爆仓、船家涨价,都增加货代运营难度,商家担心物流费用上涨同时,更担心货代会不会跑路,发货受阻就算了,万一钱货还两空了,哭都没地方……
亚马逊宣布11月29日开启黑五大促,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多品类的大幅折扣,在感恩节次日开启这次大促也标志着圣诞购物季的到来。大幅折扣意味着商家要让出更多的利润,以更大的折扣优惠吸引消费的人,虽然平台也会让出一部分利益,但更多的还是商家“出的血”。
尤其是旺季期间,市场之间的竞争更激烈,平台与平台之间为了抢流量可谓绞尽脑汁,比如沃尔玛就表示,将在假期前以50%的折扣提供其会员服务Walmart Plus,以试图缩小与竞争对手亚马逊Prime订阅服务的差距,并提前推出促销活动,增加更多优惠和福利,以吸引应对高通胀的消费者。
平台也在担心消费者“穷”了,据美国零售联合会预测,由于节俭的支出,美国假日零售额将增长3.5%,为六年来最慢的上涨的速度,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不得不卷起来,这也导致商家被裹挟着也卷起来——优惠力度不够,平台不给流量可咋办?
美国这边还在卷着,越南那边却担心来自中国的平台卷过头。越南胡志明市工贸部近日呼吁两大电子商务平台Shopee和Temu停止发布提供超过产品价格50%折扣的广告,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根据越南现行法规,任何商品或服务的折扣均不允许超出原价的50%。为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工贸部强调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惩罚措施,对于重复违规者考虑实施封锁广告乃至暂停运营等处罚手段。
越南还特别提到了加强对外资(中国:报我名字得了…)电商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旨在保护本土商家利益的同时(怕卷“死”本土商家),也保障众多购买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定这不是剥削了消费者权益)。
商家都快给整成“纠结伦”了:太卷了利润没了,不卷了订单没了……平台让不让卷先不说,一些方面倒是要卷的,像物流时效、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这些,特别是品牌商家,不管消费的人在哪个平台购买你家商品,这些体验都会最终影响品牌的口碑和复购率。
钱的事,无小事。商家最怕的是前面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消费者也来了、产品也加购了,却在最后准备结账时出了乱子、弃单了……
对于咱来说,出门不带手机,一部手机就可以走天下,想买啥掏出手机扫一扫,支付瞬间搞定,找零都省了。不同于国内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海外一些国家还是喜欢现金或刷卡,而消费者支付偏好的不同也会对最终是否完成买单产生影响。
比如在美国,人们更习惯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不但可以透支消费,还能积累积分,这慢慢的变成了美国为代表的一些信用卡普及率十分高国家一种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PYMNTS的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网购时,53%的在线交易使用信用卡。
对此,商家需要因地制宜适应支付趋势,完善信用卡支付方式同时也加强安全风控,毕竟西方国家对个人隐私保护十分看重,而旺季又是信用卡欺诈高发期,他们也担心卡信息泄露、资金被盗刷、账户被黑客攻击。
不光消费者担心,商家也担心支付有问题,毕竟跨境支付十分容易成为网络犯罪分子和欺诈行为的目标,整个交易链路长、透明度较低,万一被犯罪分子盯上,十单退货个五单再拒付个两单,这谁顶得住。
前面也提到担心消费者变“穷”了,信用卡本身就是透支信用额度的方式,在此之外,商家也能增加分期付款、先买后付等支付方式,这样对于商家而言不仅风险降低了,由支付服务商去把控风险,还将收获更多冲动消费的订单。
至于消费者会不会因为超额支出而陷入借贷循环,就不是我们该担心的了(摊手无辜.jpg)。所以信用卡之外,扩充更多当地消费者偏好的支付方式,都能极大提高订单成交率和消费的人忠诚度。
旺季嘛,各种担心都是正常的,毕竟快到天上下“订单”、狠狠搞钱的关键时候,AsiaBill觉得把担心的问题一一列出、逐个击破就好,提前准备好也避免真到单量暴涨时手忙脚乱,接不住这“泼天富贵”。
海外消费者口袋是否富足我们没办法左右,但物流方面、平台政策、支付等方面商家都可以早做应对措施,更好地应对各种有几率发生的问题,并抓住旺季商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