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检查是行政执法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方式,对引导规范企业合法经营、预防纠正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具备极其重大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为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出以下意见。明确行政检查主体,严禁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实施行政检查;清理并公布行政检查事项,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合理确定行政检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严格行政检查标准、程序,杜绝随意检查;严格控制专项检查,避免“走过场”、运动式检查;规范行政检查行为,防止逐利检查、任性检查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以下意见。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效;以高效严格监管提升医药产业合规水平;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安全需要的监管体系。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为更好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拯救具有重整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切实保护上市公司债权人和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对近年来上市公司重整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讨论,就进一步完善和统一规则适用,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相关重要问题取得了共识。一是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的审理原则;二是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的管辖;三是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申请及审查;四是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信息保密和披露;五是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及表决;六是关于重整计划的执行;七是加强司法审理与证券监管协作;八是庭外重组及关联方破产;九是退市公司重整。
为贯彻落实《八条措施》,证监会拟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授权证券交易所制定分类配售的具体要求。同时,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等的修订情况,对涉及条款相应修改。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施行五周年之际,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的五个案例涉及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公司解散纠纷、公司证照返还纠纷、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等多个类型,涵盖涉外商投资企业的常见纠纷,法律争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很强的代表性,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维护外商投资秩序,贯彻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信心的及其重要的作用。
案例一 准确判定高管自我交易行为 及时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上海兰某贸易有限公司与江某等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案;
案例二 准确查明和适用外国法律 依法维护外国投资者股东权利——韩国T某株式会社与天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曹某铉股东知情权纠纷案;
案例三 准确判断公司僵局 依法判决解散公司——德国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与北京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公司解散纠纷案;
案例四 公司证照返还纠纷中采取行为保全 避免对公司利益造成进一步损害——日本东京A株式会社与松某申请行为保全案;
案例五 释法增信促推中外当事人继续合作 实质性化解合资经营企业纠纷避免“程序空转”——山东跃某胶带有限公司与优某橡胶有限公司、日本横某株式会社等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审判工作中促进提质增效 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指导意见》并答记者问
2024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在审判工作中促进提质增效 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一次性解决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出台《指导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主要就《指导意见》的起草背景;《指导意见》在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方面采取的举措;《指导意见》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前提作出专门规定的原因;《指导意见》中民行交叉案件处理的思路和要点等问题作出解答。
202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快速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2025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方面推进应用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做到通过线上、线下起诉时要素式示范文本应用尽用、应填尽填,确保向审判部门移送案卷材料时全部含有起诉状示范文本。
2024年以来,全国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1036件,其中查办侵犯商业机密案件120件。市场监管总局选取五起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案例一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刘某及北京捷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等主体侵犯商业机密案;
案例三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无锡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主体侵犯商业机密案;
案例五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广东圣千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
2024年12月31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公布消息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的酷狗音乐因没有经过授权使用音著协管理的音乐作品,再次被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判定侵权。此次判决进一步确认了酷狗音乐需向音著协支付约22万元人民币作为经济赔偿。
近日,康泰医学(300869.SZ)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美国康泰与北京超思就专利权纠纷案件达成和解,并签署了《和解协议》。根据协议,康泰同意向北京超思支付100万美元赔偿金,以全面解决和了结涉及被控侵权康泰血氧仪的诉讼。
近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巴西工业产权局(INPI)共同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继续延长中巴PPH试点项目,在两局提交PPH请求的有关要求和流程不变。
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修订出台《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规程》并附修订说明,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
为全面、深入诠释我国现行专利法律制度框架下的AI领域专利审查政策,回应创新主体普遍关切的热点法律问题,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了《AI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供创新主体参考使用。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商标注销程序的指引》。其中提到,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负有使用义务,对名下不再有使用需求的闲置商标能够直接进行主动注销清理,以进一步释放商标资源,激发市场活力。为帮助经营主体了解并正确运用商标注销程序,制定本指引。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制定的团体标准《技术、专利与标准联动工作指南》已起草完成并审核检查通过。《技术、专利与标准联动工作指南》在总结梳理国内外创新主体开展技术、专利和标准联动工作经验基础上,为创新主体开展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工作提供工作流程程序的指导性建议,以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
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核检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张建春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云南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李石松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核检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石松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2025年1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3件依法从严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会计、审计、保荐、法律、资产评定估计等各类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此次发布的3件典型案例分别是:苏某升等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案,朱某军、刘某军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吴某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该批典型案例覆盖了当前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的主要类型,归纳了中介组织人员在履职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违反执业准则的具体表现,并提炼了明知公司企业造假和严重不负责任的认定规则,供办案参考借鉴。同时,案例涵盖注册会计师、资产评定估计师等中介组织人员的多种犯罪手段,包括按照企业预先设定的数据“量身定制”审计报告或者评估报告,核查验证“走过场”、不履行必需的审计核查程序,主动配合、协助企业修改财务数据,甚至指导伪造审计证据等,通过以案释法警示引导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谨守“不作假账”的底线。
2025年1月3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部署开展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举措成效情况,并公布十起典型案例。
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公布2024年第四批重大劳动保障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社会案例。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工商联等部门联合修订印发《北京市加强和改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聚焦北京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市运行保障以及新职业新业态等行业领域,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训,积极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样板,为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撑保障。
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保险中心聚焦群众办事需求,以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小切口,打造“211”服务新模式,通过增加服务渠道、压减办事环节、精简申报材料,推动社保经办服务改革落地见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组织部 财政部印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并答记者问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印发《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暂行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主要就制定文件的目的;弹性退休年龄怎么样确定;《暂行办法》在弹性提前退休办理、延迟退休办理方面如何规定;职工选择弹性退休时,最低缴费年限怎么样确定;《暂行办法》在职工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社保经办服务等方面有哪些要求等问题进行解答。
2025年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的规定,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上班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明确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并明确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上班时间的计算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办法。